【多少人想上蔡英文】中国: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军事资讯    点击:   
字号:

【www.foiegrasandflannel.com--军事资讯】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蔡英文“访美”520前,关于蔡英文如何表态“九二共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其实想想看,如果蔡英文今天说“支持两岸统一”,没人会相信她的话;那么她是否说、怎么说“九二共识”,也就无关相信与否。既然如此,各方还这么关注蔡说些什么,等于给她一个表演的机会;这场表演事关她的政治前途,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聚合自己的演说张力,她自然不会在事前松口。

但这也无妨,政治之所以让人失望常由于它的心口不一,台湾选民几乎是在政治人物的欺骗中认识政治的。就这个意义来说,“台独”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毋宁是政治信心危机的反映,所以它夹杂不少看似悲壮的冲动,而以对岛内外政治秩序的冲撞来体现,这反而逆伤台北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条件。

再说,固然蔡英文是以56.12%的得票率拿下台湾未来4年的执政权,但她同时也是台湾历次大选中最低投票率(66.3%)的胜选者,有633万成年选民放弃这次投票。而既然蔡只是以27.3%的民意支持度上台,那么她的诉求对象就难以局限在一群还不到3成的台湾民意中。这正是选举民主制的吊诡处:“新民意”胜出者,既无法代表多数民意,也无法回应多数民意。蔡演说所诉求的范围远大于选举民意,甚至不惜背离选举民意;这种选后背离民意的现象,已在包括台湾的全球范围内得到实践证明。换言之,蔡演说不(只)是为了满足“新民意”的要求,更要紧的是应付华府、东京和北京。这是她闪避“一中原则”,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中原则”,而导致含糊其辞的根本原因。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在许多台湾人眼中,大陆是“一党专政”,而蔡的任何措辞或转向,都可以轻易被“中国打压”这个公式合理化;却没有想过大陆体制本身就是回应民意的结果,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民意被选举体制稀释或背离的情形。

更重要的是,大陆对台湾的地缘引力,构成台北历任执政者的政治压力,无论台北执政者是经由什么体制产生。这说明两岸问题根本不受岛内选举的制约,于是惯以选举民主制思考问题的人,就很容易被对立和丑化大陆的宣传所影响。同时,岛内不同立场的人或政党,也轻易被这种片面的民主体制所制约,而成为异己者污名化的对象;于是后者自动限缩能量,而难以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洪秀柱就是个例子。如此一来,台湾社会经过旨在“去蒋化”的民主转型后,形成执政者代表的民意日趋萎缩,而体现的民意日趋保守、甚至偏激的现象,这尤其表现在台北的两岸政策上。

在今天回顾两岸关系,发现一种对比情形:即表面上两岸由军事对抗走向和平交流,但同胞意识却由认同走向淡化或疏离。这种两岸民间“异族化”的意识主要发生在台湾单方面,比较二战后的两韩和两德,就显得很特别,因为不曾有过“去德国化”或“去韩国化”作为任何单方面的政治方法。

这或许能从地缘政治来找到解释。在欧洲方面,维持政治地盘割裂、中心弱小、周边大国相互制衡,是实践大西洋彼端——美国的最大利益。“马歇尔计划”是叫欧洲复兴以防止苏联势力蔓延,可没叫欧洲统一强大以至排挤美国在欧洲的利益。苏联既倒,英法德三强鼎立总比法国独霸欧陆、甚或欧陆统一的格局要好,华府自然不反对两德统一,遑论“去德国化”,好歹可以让德国“过剩”的国力消耗在内部差异的整合上。反之,分裂的德国将是东西两方不同宗教、种族、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地缘温床,一旦问题恶化,必然耗损甚或失去华府经营欧洲的战略利益。然而,美国霸权在欧洲还是遭到不一般的挑战。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随着苏联集团的瓦解,“北约东扩”的确伸张了美系地盘,但十年后的极端伊斯兰恐攻和接踵而至的难民问题,又深化欧洲各国的从属自觉与省悟。伦敦当前出现历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长,其实是这种地缘意义的体现。从这个层面来看,近年来欧洲大国拉结中国以对冲“穆斯林化”的压力,除了眼前的经济需求,还有着文明因素上的需要。也就是说,欧洲正尝试中国作为调和“文明冲突”的可能,毕竟中华文明是当今人类三大文明体系中相对有包容性的。如此来看涵盖三大文明的欧亚大陆,说当代中国是“文明型大国的崛起”,就有着全球地缘经济、政治和文明的深刻意义。

在东亚朝鲜半岛方面,北韩除了不很成熟的核武以外,综合实力远不如南韩;如果不是中俄为防御美系势力压境的战略需要而容许它的存在,朝鲜半岛的统一也不会悬宕到今天。但另一方面,一旦美国在西太平洋阻却中国崛起的战略成本高于战略收益,且形成不可逆转之势,华府必然寻求北京的战略和解与合作。前阵子的美韩联合军演规模是不小,萨德系统也声势浩大,但首尔本身也有地缘利益的考量,唯“去韩国化”不在考量之列。历史证明,过去的日本和当今的美国,都没能在东北亚的地盘上做到“去韩国化”。

长远来看,朝鲜半岛的统一最有利于韩国政经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跃升。但首尔倚赖远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来和近在眼前而背后有中俄的平壤对抗下去,那种美好愿景就不可能达到,反而可能落个两头空──毕竟华府出卖盟友的纪录已史迹斑斑。反之,如果首尔取得北京谅解或暗助,实际摆脱美系势力牵绊,进而主导朝鲜半岛的统一,则必然由于地缘因素而得到中方支应,成为牵制日本的东亚大国。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考虑,首尔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现实上,“中韩自贸区”这块干货比TPP管用得多;反观台湾因为两岸服贸受阻而空望TPP大饼的窘境,可知岛上仇韩抵陆的氛围,其实是政治博弈的产物。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日本是全亚洲唯一参加二战法西斯轴心的国家,且战后并没有像德国那样悔过自新,并在战前侵略中国的领土上不依不饶。也就是说,日本的战后路线决定它难以融入“亚洲命运共同体”。从地缘上看,由于中国崛起,日本在东亚的地位不但不如中国,还可能被韩国取代。在东京当局的思考下,与其承认历史罪行而影响“国民信念”和“国际形象”,不如充当华府在西太平洋的打手和反中先锋。如此既可在美系世界体系中巩固身价,又可在华府掩护下兔脱历史责任的承担,“新安保法”就是这种地缘政治思考的产物。当然,这前提得是美国顶住它的西太平洋体系;其次,东京还有“南向政策”。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界,但由于两岸政治对立,由于日台间的历史因素,台北作为“一个中国”内的政治实体,却走向从属日本的“脱亚化”路线。美国在亚太的帮凶不少,台北算一个,这是2010年8月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台北中研院的讲法。蔡英文的演说再模糊,也不会溢出这个政治范畴。为了抓住东京的眼球,表现日台同属战后沦落人的悲情,他们既不愿在“一个中国”下自居政治二货,同时也明白美国是个不靠谱的主。于是,为了想象中的政治图景和眼前的政治利益,两造借“反中”以联盟自保,也就是自然的事。上世纪最后十年,台北的“戒急用忍”,正是为了阻却两岸经贸交流损及日本的利益。

本世纪以来,因为美国反恐布局的需要,大陆抓紧发展机遇;到了2010年,中国整体经济能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制造业和发电总量还成为全球第一。然而就从那年起,美国启动“亚太再平衡”;日本在钓鱼台列屿附近扣押大陆渔船,也发生在那年9月。其后就是东京企图将钓鱼岛“国有化”、日美联合夺岛军演、《日美安保条约》扩及钓鱼岛、《日台渔业协议》对冲大陆保钓压力、抓扣台湾渔船对马政府示威、李登辉和蔡英文接连密访安倍晋三、台湾“东圣吉16号”渔船遭日本官方勒赎、还有未来可能发生的“借道台湾”以攻略南海等等。这一系列相关连的事件,无非说明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东京与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说明所谓“台湾民意”的无济于事。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整个欧亚大陆上曾经对台湾起到影响的,最早是中国大陆。以后经过欧洲葡、西、荷等国与大陆的几番博弈后,举世确认“两岸一中”,去年11月两岸领导人就向全球重申过这个共识。然而日本作为亚洲岛国,其“脱亚化”实际是以称霸亚洲为目的。这种看似悖论的政治目的,缘于东京已过时的欧洲殖民主义思维,来指导自己在亚洲的未来蓝图。那么,作为东亚的中流砥柱,中国只能直面日本的企图。而地缘实力远不如中国的日本,必然由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的条件,首选台湾作为打击中国的策应;中国也同样基于上述条件,加上经济与国防的需要,而坚决反击进犯或利用台湾的外力。换句话说,台湾陷入中日之间近乎“死斗”的局势,这反而成为台北在夹缝中模稜两可的机会。但总言之,两岸六十余年没有实现统一的因素远非“台独”,而是国际地缘政治以及“和平统一”作为首选方案使然。

过去台北在“一中各表”下维持政治实体还勉为其难,但随着中外实力在前述欧亚地缘板块上的移易,台北政治实体产生了权力焦虑,从而激化(或被煽起)“台独”冲动,各种貌似“一中”的理论和主张也纷纷出笼。然而,岛内认同迷失,政治民情脆弱,经济疲软,军心涣散,民粹主义高涨,军法荡然无存,甚至发生军官招待赏玩营区武器和称病逃役的情形——作为政治实体的条件比两蒋威权时代还差得多,则如何叫一个三成民意当选人去抗衡大陆?既然如此,作为台北的权力层峰,或者向北京投诚示好,或者更加强化外援结构,别无选择。而既然拉结美日已是台北多年来的套路,不曾因为“民主转型”或“政党轮替”有过任何改变,那么蔡英文自然也管不了“台湾民意”,后者照例只能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和借口。在地缘关系上,在政治基因里,在美国的战略模糊下,决定了蔡政府将以东京作为她的救世主。

如此一来,东京的“南向政策”指涉台湾,而师承东京的蔡记“新南向政策”又指涉东南亚,两相比对,都不外乎针对中国的意图。若以菲律宾指代东南亚,则“日台菲连线”恰恰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地缘布建之一;黄岩岛争议是菲律宾挑起的,但挑起南海争议的绝不只是菲律宾。蔡不顾及台湾的服务业已成黄昏优势,也不顾及台湾经营东南亚市场的条件不足,执意要把台湾青年引向东南亚去的原因何在?难道不是以台北对南海立场的退却,意图换取某些东盟国家呼应她的“新南向政策”?从东京“南向”到南海的路径来看,难免唤起人们对上世纪“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记忆,而台湾始终是东亚变局的开端。一旦日本由开端而坐大,则必然引起美国重新介入东亚,或者说更有理由不离开东亚。只要能搅黄东亚局势,台北政治实体的图景就仍有摆放空间。

尽管台北明白自己是美国为遏制中国所支配的工具,但借由拉结东京所形成的地缘政治引力,或也能间接反支配华府造势撑持自己的存在。这样看来,绿营的政要民代率皆反对或禁声于冲之鸟礁的护渔行动,本质上就出于这种地缘政治的考虑。过去人们形容陈水扁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这两句话其实还不经意道出台北政体的地缘条件。反面来看,即使在“天下大乱”中没捞到什么好处,最后仍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也不超出“维持两岸现状”的原先估计,那么蔡英文何不乐于冒个险呢?她怎能放过这个表现自己“有所作为”的520演说呢?只要权力在手,什么时候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一中”,对蔡英文而言都是利多于弊的话,她又有什么理由在520当天表演“弃械投诚”?结论是,那天观众只能看到“一中原则如何解套”之类的命题作文而已。

当然,蔡的估计是存在变量的。“日台菲连线”的第一个地缘关节在钓鱼岛,只要日台联盟关系破产,蔡就没戏或只能变脸,而这将取决于大陆在保钓行动上的进展。以大陆在当今欧亚板块上所形成的地缘合力来看,蔡的520作文成本显然过高,但横竖是由她所管不了“台湾民意”埋单。

传闻中的东京“与台湾关系法”,或筹划中的台北“国防产业”,是否在点亮台湾前,先点着台湾?许多观众希望蔡别玩火。为了抓住东京的眼球,何忍燃烧台湾。


蔡英文就职典礼无人问津:多位大佬缺席

蔡英文就职典礼已经弄得满城风雨

外媒称,5月20日,台湾当局将正式迎来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当天的就职典礼和晚宴,谁出席、谁不出席都成媒体观察焦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18日援引台媒报道称,美国较早前已宣布,前贸易代表柯克将担任美国代表团团长参加蔡英文就职典礼,前副国务卿尼格罗庞提也将出席。台湾媒体引述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称,柯克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好朋友,由此显示美国政府对蔡英文的重视。

陈水扁传已婉拒邀请

报道称,这次最受关注的是,同属绿营的前任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也受邀出席晚宴。陈水扁身份特殊,不仅是卸任当局领导人,也是贪污受刑人,目前获准保外就医。陈水扁受邀随即引发众多联想:他的保外就医资格会不会被撤销?又或者,这意味着蔡英文准备宣布特赦这位同党籍前领导人?

报道称,陈水扁如果真的现身,当晚风头肯定无人能及。“第一位贪污受刑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风头肯定盖过“第一位台湾当局女领导人”。这也让人纳闷,蔡英文发出邀请函背后是什么样的一种考量。毕竟,陈水扁出不出席,是政治和法律问题,而非医学问题。

据报道,有台湾媒体报道称,陈水扁担心获邀一事遭炒作,已经婉拒邀请。若消息属实,陈水扁的这个选择应是正确的,对台湾社会也好,否则蓝绿又要围绕这个议题吵个没完没了。

就职典礼彩排如同庙会

马英九“另有行程”

报道称,同样不出席晚宴的是即将卸任的马英九,他以“另有行程”为由婉拒出席。台湾三位历任领导人中,仅剩李登辉确定出席就职典礼和晚宴,加上当天的主角蔡英文也还是“四缺二”,凑不成一桌麻将的大团结。这多少说明,政党属性不同的领导人之间总还是有些政治心结。

同为女性政治人物的洪秀柱则表现大方,已明确表态出席蔡英文的就职典礼。据中评社报道,洪秀柱此举将是16年来,出席对手政党台当局领导人就职典礼的第一人。台湾从2000年出现第一次政党轮替,过去16年来蓝绿阵营都以不同的理由,未出席对方就职典礼,形成政党竞争的不成文惯例。

对于“5·20”当天一系列活动邀请宾客的名单,准蔡英文办公室发言人黄重谚就表示,蔡英文就职台湾地区领导人相关活动,除了邀请历任领导人、副领导人及“五院院长”外,还包括各政党领袖代表、以及地方县市首长等,目前出席名单仍在作最后确认。

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蔡英文

目前,除了陈水扁夫妇确定不出席之外,前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确定将会出席20日上午蔡英文的“就职典礼”,但因年岁已高,将只在室内观礼,不在户外活动。至于晚宴,在“5·20”当天卸任的马英九则以“另有行程”为由婉拒。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

另外,政党领袖方面,民进党历届党主席包括林义雄、施明德等都已受邀,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确定出席“就职典礼”,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因赴美看孙子,预计将由副主席代表。而地方首长方面,绿营执政县市首长包括“六都”中的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市长赖清德、台中市长林佳龙、桃园市长郑文灿等人都将出席。

据台湾“中央社”5月18日报道,蔡英文520就职后,23日将率“副总统”、“五院院长”赴台北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向“国父”暨忠烈殉职人员致祭。

遥祭南京中山陵(台湾称“国父陵”)是历任“总统”就职后的例行仪式,不过,民进党内人士指出,台湾毕竟已经经历3次政党轮替,是个“民主国家”,因此,这次不再“遥祭国父陵”,而是调整成“向国父暨忠烈殉职人员致祭”。民进党内人士说,这其实是有“去封建化”的意味。

蔡英文(资料图)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蔡英文“访美”520前,关于蔡英文如何表态“九二共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其实想想看,如果蔡英文今天说“支持两岸统一”,没人会相信她的话;那么她是否说、怎么说“九二共识”,也就无关相信与否。既然如此,各方还这么关注蔡说些什么,等于给她一个表演的机会;这场表演事关她的政治前途,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聚合自己的演说张力,她自然不会在事前松口。

但这也无妨,政治之所以让人失望常由于它的心口不一,台湾选民几乎是在政治人物的欺骗中认识政治的。就这个意义来说,“台独”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毋宁是政治信心危机的反映,所以它夹杂不少看似悲壮的冲动,而以对岛内外政治秩序的冲撞来体现,这反而逆伤台北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条件。

再说,固然蔡英文是以56.12%的得票率拿下台湾未来4年的执政权,但她同时也是台湾历次大选中最低投票率(66.3%)的胜选者,有633万成年选民放弃这次投票。而既然蔡只是以27.3%的民意支持度上台,那么她的诉求对象就难以局限在一群还不到3成的台湾民意中。这正是选举民主制的吊诡处:“新民意”胜出者,既无法代表多数民意,也无法回应多数民意。蔡演说所诉求的范围远大于选举民意,甚至不惜背离选举民意;这种选后背离民意的现象,已在包括台湾的全球范围内得到实践证明。换言之,蔡演说不(只)是为了满足“新民意”的要求,更要紧的是应付华府、东京和北京。这是她闪避“一中原则”,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中原则”,而导致含糊其辞的根本原因。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在许多台湾人眼中,大陆是“一党专政”,而蔡的任何措辞或转向,都可以轻易被“中国打压”这个公式合理化;却没有想过大陆体制本身就是回应民意的结果,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民意被选举体制稀释或背离的情形。

更重要的是,大陆对台湾的地缘引力,构成台北历任执政者的政治压力,无论台北执政者是经由什么体制产生。这说明两岸问题根本不受岛内选举的制约,于是惯以选举民主制思考问题的人,就很容易被对立和丑化大陆的宣传所影响。同时,岛内不同立场的人或政党,也轻易被这种片面的民主体制所制约,而成为异己者污名化的对象;于是后者自动限缩能量,而难以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洪秀柱就是个例子。如此一来,台湾社会经过旨在“去蒋化”的民主转型后,形成执政者代表的民意日趋萎缩,而体现的民意日趋保守、甚至偏激的现象,这尤其表现在台北的两岸政策上。

在今天回顾两岸关系,发现一种对比情形:即表面上两岸由军事对抗走向和平交流,但同胞意识却由认同走向淡化或疏离。这种两岸民间“异族化”的意识主要发生在台湾单方面,比较二战后的两韩和两德,就显得很特别,因为不曾有过“去德国化”或“去韩国化”作为任何单方面的政治方法。

这或许能从地缘政治来找到解释。在欧洲方面,维持政治地盘割裂、中心弱小、周边大国相互制衡,是实践大西洋彼端——美国的最大利益。“马歇尔计划”是叫欧洲复兴以防止苏联势力蔓延,可没叫欧洲统一强大以至排挤美国在欧洲的利益。苏联既倒,英法德三强鼎立总比法国独霸欧陆、甚或欧陆统一的格局要好,华府自然不反对两德统一,遑论“去德国化”,好歹可以让德国“过剩”的国力消耗在内部差异的整合上。反之,分裂的德国将是东西两方不同宗教、种族、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地缘温床,一旦问题恶化,必然耗损甚或失去华府经营欧洲的战略利益。然而,美国霸权在欧洲还是遭到不一般的挑战。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随着苏联集团的瓦解,“北约东扩”的确伸张了美系地盘,但十年后的极端伊斯兰恐攻和接踵而至的难民问题,又深化欧洲各国的从属自觉与省悟。伦敦当前出现历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长,其实是这种地缘意义的体现。从这个层面来看,近年来欧洲大国拉结中国以对冲“穆斯林化”的压力,除了眼前的经济需求,还有着文明因素上的需要。也就是说,欧洲正尝试中国作为调和“文明冲突”的可能,毕竟中华文明是当今人类三大文明体系中相对有包容性的。如此来看涵盖三大文明的欧亚大陆,说当代中国是“文明型大国的崛起”,就有着全球地缘经济、政治和文明的深刻意义。

在东亚朝鲜半岛方面,北韩除了不很成熟的核武以外,综合实力远不如南韩;如果不是中俄为防御美系势力压境的战略需要而容许它的存在,朝鲜半岛的统一也不会悬宕到今天。但另一方面,一旦美国在西太平洋阻却中国崛起的战略成本高于战略收益,且形成不可逆转之势,华府必然寻求北京的战略和解与合作。前阵子的美韩联合军演规模是不小,萨德系统也声势浩大,但首尔本身也有地缘利益的考量,唯“去韩国化”不在考量之列。历史证明,过去的日本和当今的美国,都没能在东北亚的地盘上做到“去韩国化”。

长远来看,朝鲜半岛的统一最有利于韩国政经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跃升。但首尔倚赖远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来和近在眼前而背后有中俄的平壤对抗下去,那种美好愿景就不可能达到,反而可能落个两头空──毕竟华府出卖盟友的纪录已史迹斑斑。反之,如果首尔取得北京谅解或暗助,实际摆脱美系势力牵绊,进而主导朝鲜半岛的统一,则必然由于地缘因素而得到中方支应,成为牵制日本的东亚大国。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考虑,首尔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现实上,“中韩自贸区”这块干货比TPP管用得多;反观台湾因为两岸服贸受阻而空望TPP大饼的窘境,可知岛上仇韩抵陆的氛围,其实是政治博弈的产物。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日本是全亚洲唯一参加二战法西斯轴心的国家,且战后并没有像德国那样悔过自新,并在战前侵略中国的领土上不依不饶。也就是说,日本的战后路线决定它难以融入“亚洲命运共同体”。从地缘上看,由于中国崛起,日本在东亚的地位不但不如中国,还可能被韩国取代。在东京当局的思考下,与其承认历史罪行而影响“国民信念”和“国际形象”,不如充当华府在西太平洋的打手和反中先锋。如此既可在美系世界体系中巩固身价,又可在华府掩护下兔脱历史责任的承担,“新安保法”就是这种地缘政治思考的产物。当然,这前提得是美国顶住它的西太平洋体系;其次,东京还有“南向政策”。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界,但由于两岸政治对立,由于日台间的历史因素,台北作为“一个中国”内的政治实体,却走向从属日本的“脱亚化”路线。美国在亚太的帮凶不少,台北算一个,这是2010年8月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台北中研院的讲法。蔡英文的演说再模糊,也不会溢出这个政治范畴。为了抓住东京的眼球,表现日台同属战后沦落人的悲情,他们既不愿在“一个中国”下自居政治二货,同时也明白美国是个不靠谱的主。于是,为了想象中的政治图景和眼前的政治利益,两造借“反中”以联盟自保,也就是自然的事。上世纪最后十年,台北的“戒急用忍”,正是为了阻却两岸经贸交流损及日本的利益。

本世纪以来,因为美国反恐布局的需要,大陆抓紧发展机遇;到了2010年,中国整体经济能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制造业和发电总量还成为全球第一。然而就从那年起,美国启动“亚太再平衡”;日本在钓鱼台列屿附近扣押大陆渔船,也发生在那年9月。其后就是东京企图将钓鱼岛“国有化”、日美联合夺岛军演、《日美安保条约》扩及钓鱼岛、《日台渔业协议》对冲大陆保钓压力、抓扣台湾渔船对马政府示威、李登辉和蔡英文接连密访安倍晋三、台湾“东圣吉16号”渔船遭日本官方勒赎、还有未来可能发生的“借道台湾”以攻略南海等等。这一系列相关连的事件,无非说明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东京与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说明所谓“台湾民意”的无济于事。

王睿:蔡英文520演讲会点亮还是点着台湾?

整个欧亚大陆上曾经对台湾起到影响的,最早是中国大陆。以后经过欧洲葡、西、荷等国与大陆的几番博弈后,举世确认“两岸一中”,去年11月两岸领导人就向全球重申过这个共识。然而日本作为亚洲岛国,其“脱亚化”实际是以称霸亚洲为目的。这种看似悖论的政治目的,缘于东京已过时的欧洲殖民主义思维,来指导自己在亚洲的未来蓝图。那么,作为东亚的中流砥柱,中国只能直面日本的企图。而地缘实力远不如中国的日本,必然由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的条件,首选台湾作为打击中国的策应;中国也同样基于上述条件,加上经济与国防的需要,而坚决反击进犯或利用台湾的外力。换句话说,台湾陷入中日之间近乎“死斗”的局势,这反而成为台北在夹缝中模稜两可的机会。但总言之,两岸六十余年没有实现统一的因素远非“台独”,而是国际地缘政治以及“和平统一”作为首选方案使然。

过去台北在“一中各表”下维持政治实体还勉为其难,但随着中外实力在前述欧亚地缘板块上的移易,台北政治实体产生了权力焦虑,从而激化(或被煽起)“台独”冲动,各种貌似“一中”的理论和主张也纷纷出笼。然而,岛内认同迷失,政治民情脆弱,经济疲软,军心涣散,民粹主义高涨,军法荡然无存,甚至发生军官招待赏玩营区武器和称病逃役的情形——作为政治实体的条件比两蒋威权时代还差得多,则如何叫一个三成民意当选人去抗衡大陆?既然如此,作为台北的权力层峰,或者向北京投诚示好,或者更加强化外援结构,别无选择。而既然拉结美日已是台北多年来的套路,不曾因为“民主转型”或“政党轮替”有过任何改变,那么蔡英文自然也管不了“台湾民意”,后者照例只能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和借口。在地缘关系上,在政治基因里,在美国的战略模糊下,决定了蔡政府将以东京作为她的救世主。

如此一来,东京的“南向政策”指涉台湾,而师承东京的蔡记“新南向政策”又指涉东南亚,两相比对,都不外乎针对中国的意图。若以菲律宾指代东南亚,则“日台菲连线”恰恰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地缘布建之一;黄岩岛争议是菲律宾挑起的,但挑起南海争议的绝不只是菲律宾。蔡不顾及台湾的服务业已成黄昏优势,也不顾及台湾经营东南亚市场的条件不足,执意要把台湾青年引向东南亚去的原因何在?难道不是以台北对南海立场的退却,意图换取某些东盟国家呼应她的“新南向政策”?从东京“南向”到南海的路径来看,难免唤起人们对上世纪“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记忆,而台湾始终是东亚变局的开端。一旦日本由开端而坐大,则必然引起美国重新介入东亚,或者说更有理由不离开东亚。只要能搅黄东亚局势,台北政治实体的图景就仍有摆放空间。

尽管台北明白自己是美国为遏制中国所支配的工具,但借由拉结东京所形成的地缘政治引力,或也能间接反支配华府造势撑持自己的存在。这样看来,绿营的政要民代率皆反对或禁声于冲之鸟礁的护渔行动,本质上就出于这种地缘政治的考虑。过去人们形容陈水扁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这两句话其实还不经意道出台北政体的地缘条件。反面来看,即使在“天下大乱”中没捞到什么好处,最后仍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也不超出“维持两岸现状”的原先估计,那么蔡英文何不乐于冒个险呢?她怎能放过这个表现自己“有所作为”的520演说呢?只要权力在手,什么时候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一中”,对蔡英文而言都是利多于弊的话,她又有什么理由在520当天表演“弃械投诚”?结论是,那天观众只能看到“一中原则如何解套”之类的命题作文而已。

当然,蔡的估计是存在变量的。“日台菲连线”的第一个地缘关节在钓鱼岛,只要日台联盟关系破产,蔡就没戏或只能变脸,而这将取决于大陆在保钓行动上的进展。以大陆在当今欧亚板块上所形成的地缘合力来看,蔡的520作文成本显然过高,但横竖是由她所管不了“台湾民意”埋单。

传闻中的东京“与台湾关系法”,或筹划中的台北“国防产业”,是否在点亮台湾前,先点着台湾?许多观众希望蔡别玩火。为了抓住东京的眼球,何忍燃烧台湾。

民进党发言人阮昭雄对此表示,“总统”行程都是依照惯例安排,由相关单位执行,尊重各界意见,不予评论。

台湾《联合晚报》报道称,蔡英文520就职典礼,当天要唱“国歌”、向“国旗”暨“国父”遗像行三鞠躬礼;23日也要赴忠烈祠向“国父”致祭、奏“国歌”,具有维持现状、继承“法统”的象征意义。

2004年,陈水扁遥祭中山陵

不过,也有台湾媒体报道称,蔡英文不准备“遥祭黄帝陵”,改以向“国父”暨忠烈殉职人员致祭。据观察者网查询,遥祭黄帝陵一般于清明时节举行,“总统”就职活动通常不包含此项。

孙中山于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后,国民党遵照他的遗愿,在南京为他修建陵墓,即中山陵。中山陵1961年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英文就职打破一个传统:开始去中国化

明天(20日),民进党籍“总统”当选人蔡英文就要正式上任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蔡英文团队再生枝节。

据台湾“中央社”5月18日报道,蔡英文520就职后,23日将率“副总统”、“五院院长”赴台北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向“国父”暨忠烈殉职人员致祭。

遥祭南京中山陵(台湾称“国父陵”)是历任“总统”就职后的例行仪式,不过,民进党内人士指出,台湾毕竟已经经历3次政党轮替,是个“民主国家”,因此,这次不再“遥祭国父陵”,而是调整成“向国父暨忠烈殉职人员致祭”。民进党内人士说,这其实是有“去封建化”的意味。

民进党发言人阮昭雄对此表示,“总统”行程都是依照惯例安排,由相关单位执行,尊重各界意见,不予评论。

台湾《联合晚报》报道称,蔡英文520就职典礼,当天要唱“国歌”、向“国旗”暨“国父”遗像行三鞠躬礼;23日也要赴忠烈祠向“国父”致祭、奏“国歌”,具有维持现状、继承“法统”的象征意义。

2004年,陈水扁遥祭中山陵

不过,也有台湾媒体报道称,蔡英文不准备“遥祭黄帝陵”,改以向“国父”暨忠烈殉职人员致祭。据观察者网查询,遥祭黄帝陵一般于清明时节举行,“总统”就职活动通常不包含此项。

孙中山于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后,国民党遵照他的遗愿,在南京为他修建陵墓,即中山陵。中山陵1961年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民进党籍前“总统”陈水扁分别于2000、2004年就职典礼后赶赴忠烈祠遥祭“国父陵”。

“总统府”新闻稿如此描述2000年当天的情景:

2008年,马英九遥祭中山陵

上午八时三十分,在崇戎乐声中,“总统”由“总统府”秘书长张俊雄陪同,抵达忠烈祠。

典礼开始,钟鼓齐鸣,主祭、陪祭、与祭人员就位。奏“国歌”后,“总统”、“副总统”向“国父”遗像上香、献花。

恭读祭文后,“总统”、“副总统”率同陪祭、与祭人员行三鞠躬礼。典礼庄严隆重。

2008年,国民党重夺政权,这对于国民党来说意义非常。据当时媒体报道,马英九全程显得百感交集,除了奏“国歌”时低声开口唱,上香、献花及念祭文时更三度哽咽。在场记者形容,马英九在典礼结束后转身向陪祭者致意时,虽然努力压抑自己的情绪,但仍掩不住脸上所流露的一丝丝激动。

报道还称,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当时表示,就任典礼一周后将访大陆期间,会前往南京中山陵,向孙中山“报告”国民党重新执政。

不过,蔡英文在所谓“中国民国”象征物如“国庆”、“国歌”等方面,均有“不良”记录在案。

蔡英文曾说过“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也曾耍聪明漏掉“国歌”中“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或许出于对“维持现状”的承诺,蔡英文破例在去年“双十庆典”现身,为周子瑜挥舞“国旗”站台。

虽然蔡英文口口声声说要“维持现状”,但私下却干着“改变现状”的勾当。

就在蔡英文就任前夕,由民进党把控的“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查“公投法”部分修正草案,初步达成共识,一方面放宽“公投”门槛,另一方面将全台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增列“领土变更案之复决”。这意味着民进党迈向“法理台独”第一步。

眼下,蔡英文决定不再遥祭南京中山陵,表面以“去封建化”为借口,但其背后意图难免让人遐想。

正如东华大学教授施正锋所言,蔡英文想维持现状,但有点投鼠忌器,希望她不要变成“李后主”,只想偏安执政过几年。


国民党大选黑马放话:决不允许"去中国化"

洪秀柱

中国国民党党主席补选将在3月26日投开票,目前表态参选有“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前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台北市“议员”钟小平、李新等人。国民党将在今日(1月25日)张贴补选公告,26、27日领表。

据台湾《中国时报》25日报道,新党主席郁慕明昨日表态,将投入国民党主席补选。他强调,国民党如今要“去中国化”、改名,他将与新党一同捍卫,呼吁国民党展现真心诚意,欢迎他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同参选党魁,整合泛蓝阵营。

国民党新生代发起“草协联盟” 拟直播主席参选人政见

 新党主席郁慕明

国民党在2016“大选”吞下“总统”、“立委”两大败仗后,朱立伦扛起责任辞去党主席一职,国民党随即讨论出党主席改选办法,并确定会举行政见说明会,原定于在2月27日投票,但为了让参选人有足够时间收集连署、准备政见,因此延长竞选时间至3月26日。

根据规划,党主席补选特地拉长时间,让参选人能有足够时间到各县市说明改革主张,并收集连署。而继党内大将洪秀柱与郝龙斌接连表态参选后,副总统吴敦义的参选意愿也备受关注。24日胡志强出席活动受访时强调,国民党是最中道、有包容力的党,希望国民党能永保这样的特质与基本核心路线,让中壮世代承担国民党主席,至于他是否参选?胡志强仍未说明,“明天、后天就知道了”。

此外,国民党溃败后,党内开始出现诸多改革声浪,党内青年组成“草协联盟”力促改革,同时也发起“党主席给问吗”活动,称希望多加了解参选人的理念及针对改革的具体主张。国民党议题中心主任、“草协联盟”发起人徐巧芯23日表示,目前表态参选的李新、钟小平都已口头同意辩论,洪秀柱与郝龙斌则是由幕僚收下书面邀约,辩论与否预计下周三揭晓,倘若4人都同意辩论,“草协”将会开始与参选人幕僚协商辩论时程。

朱立伦败选

2016年台湾“总统”“立委”选举,中国国民党输得一塌糊涂。穷则思变,原主席下台,党内改革呼声此起彼伏。除了换主席、换路线,是不是索性连名字也换了以转转运气?

“不以为然!”

国民党前发言人杨伟中就呼吁,改革应包含“将中国国民党改名国民党”。国民党年轻世代近日组成“草协联盟”,提出建立以台湾为主体的政党主张及论述。其成员徐巧芯说,很多人支持中国国民党改名,“叫国民党不是坏事”。

改名派的理由似乎理直气壮。胜选者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天则是力争“师绿做派以胜绿”。法宝就是“更贴近台湾化”,以争取中南部本土票源。连“时代力量”的“立委”当选人徐永明都跳出来唱和说,国民党若要改变,就应该“调整倾中策略”,直至改名。

“更名”风暴刚一露头,就遇到猛烈的炮火回击。台湾知名学者王晓波表示,选后有人认为国民党惨败在头顶“中国”两个字,不够绿不符主流民意,但这次选举结果不是蓝绿基本盘的变化,而是蓝营的票没催出来。打败国民党的非民进党,而是国民党不够“国”、过于“民”

改名之说在国民党内更是引发轩然大波

改名之说在国民党内更是引发轩然大波。日前宣布参选党主席的洪秀柱接受采访时连用“不以为然”和“非常反对”亮明态度。她说,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有无法更改的历史背景,“中国”这两个字要怎么去掉?这些年来的“去中国化”,原因出在教育。

国民党始终无法坚持正面论述和辩驳,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如果这是所谓主流民意,国民党也跟着主流民意走?

这边有人想丢,那边立马就有人接。以“正蓝旗”自居的新党,借发言人王炳忠之口表示有意“正名”,将新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以“留得青山、再造辉煌”

认同危机

国民党改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20年来一直暗潮涌动。关键时候尤其是蓝营败选后,总会有人跳出来喊两嗓子,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随着改名一改了之。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

具体到蓝营不少大佬,中间也曾态度暧昧,甚至屡屡传出杂音。但党内认为不应改名的意见一直占上风。“立法院长”王金平是国民党本土派力量的代表,他曾明确表示,“不支持任何国民党改名”。2007年,为岛内选举蓄势的马英九也澄清说,国民党“只有改革问题,没有改名问题”。

随着国民党8年执政即将终结,事情正在起变化。国民党这些年明明掌握行政与立法的压倒性优势,却在面对绿营的杯葛挑衅不仅不倾力反击,还转而认同起对手的意识形态,结果导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认同危机。

一方面深蓝指责,“国民党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背叛了“三民主义”党魂;另一方面绿营讨伐说,国民党非我族类,只会“倾中卖台”。去留两彷徨的国民党必须思考,安身立命的根基在哪里。

毕竟,迁播赴台近70年,国民党党员中台籍人士已经占大多数,某种意义上说,国民党早已“本土化”。如何弥平省籍裂痕、摘掉“外省党”的帽子,曾是国民党面对的老大难问题。

中间就有本土派提议要“下猛药”,在“国家认同”及“台湾定位”等政策主张上与民进党飙车,甚至提议删除党纲中的“统一”字眼,以吸引本土票源。台湾佛光大学教授谢大宁就在媒体上悲观地表示,若国民党要进一步走向本土,那就是完全的偏安化,将“中华民国”完全等同于台湾,让自己进一步去中国化。

台湾大选场景

回到这次败选引发的改革呼声,年轻化和本土化成了引人瞩目的两大热点。“改名”一事,正站在了两者的结合点上。刚刚辞去党主席一职的朱立伦,表态颇为耐人寻味。他说,“我想我不便表示意见”

捡芝麻与丢西瓜

可能感受到话题延烧带来的巨大压力,徐巧芯随后在脸书发文改口称,改名只是开放讨论,“此刻更改,我持保留态度。”不错,对传统的国民党支持者来说,改名不是一般的议题,必然带来“国族认同”的争议与疑虑。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不仅牵涉到国民党的自身改革定位,更牵涉到对岸大陆的观感,当然要慎之又慎。

一方面,失败之后的国民党仍然肩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任,即使民进党上台,国民党的制约、平衡作用仍然不可或缺,切莫自废武功。令人忧虑的是,更名提议背后恐怕也有质疑国民党“这些年与大陆走得过近”的影子。

胜选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已改变过去的口吻,说“理解和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为寻求大陆能够接受的表述作积极的努力。国民党新世代和本土派反而自乱阵脚,开出“改名论”的药方,令人错愕不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篇

洪秀柱反对改名

  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的“血统”来自中国大陆,国民党要本土化,“拿香跟着拜”,追在民进党屁股后面是没有用的,丢了自家魂儿甚至持续绿化,就有走向碎片化和分裂的隐忧。

台湾媒体21日刊文对比称,国民党近来抛出的第一个议题竟是应否存留党名的“中国”,而民进党的第一个议题却是如何跟“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衔接。这形成一幅奇幻的风景:国民党想要抖掉的包袱,却似乎是民进党发现的新衣。言外之意,国民党就不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说到底,无论年轻化改革还是本土化论述,都替代不了国民党终极是要填补信仰的空洞化。以年轻化为例,如果只是换一批没有党魂的年轻人上来掌权,除了面孔变了,国民党依旧会是那个换汤不换药的百年老店。

谢大宁认为,除了年轻化和本土化合二为一的“去中国化”,国民党还可以选择第三条路线,就是坚持中国国民党的传统精神,以立足台湾、胸怀大陆、放眼世界为主轴,依照“三民主义”的路线发展,积极寻求两岸的和平解决方案。只有检视并重新拥抱起失去已久的党魂,才能够成为一个足以号召群众支持,又富有战斗力的政党。

回到2007年。面对更名说来势汹汹,马英九淡定地说,国民党目前当务之急是提出令人感动的政策与做法,展现反省能力,这些改革理念比改名还重要。如果提不出好的政策、做法,再改名也没用。虽然时间一晃接近10年过去了,党主席都换了好几茬。这番话放在今天来读,依旧是若合符节,毫无违和感。

 

本文来源:http://www.foiegrasandflannel.com/jiaodian/13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