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oiegrasandflannel.com--丰胸】
古代科技不发达,女人的酥胸大多靠自然发育,人们的审美也似乎并不专注于乳房。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喜欢大胸女子的人呢?如果有,女人又是如何通过丰胸来迎合这种“喜欢”呢?
在两本唐书里,有这方面的蛛丝马迹。
比如唐文宗的私生活好像不是一般的正经,他没有皇后,见于后妃传记的唯王德妃一人而已,也就是废太子李永的母亲,貌似一夫一妻,举案齐眉,是个模范丈夫。然而,如果多读读史料,就会零散的发现,唐文宗其实也是个花心大萝卜,临幸宫女超随意,不做记录不说,还特喜欢爆乳女子。
从唐武宗、文宗朝宰相杨嗣复和李珏、安王李溶等人的传里,屡次提到一个叫杨贤妃的女子,她是唐文宗后宫里有册封的第二个贵妃。按唐制,贤妃位列德妃之后,属于第四等级,地位不算不低了。杨贤妃的上位,就跟丰胸有关。
三个男人的痴迷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这是唐文宗于开成三年写的一首《宫中题》,据说吟咏时,杨贤妃就伴在身侧,二人一起去看望生病了的王德妃。
大概的背景是,太子李永不务正业,常与戏子无赖在一起厮混,唐文宗很生气,动了废黜的念头。作为母亲的王德妃由于平素过于宠爱太子,遂又惊又惧,一病不起。杨贤妃也就是这个时期从昭容连升三级册为贵妃的。
杨贤妃很有女人味,唐文宗形容春雨的诗里有一句“霢霂垂朱阙,飘飖入绿墀”,被学者推测为是临幸杨妃之后的描写,飘飘洒洒,如醉如痴,连下台阶都没了重心。
当然枕头风是没少吹,“杨贤妃方幸,数谮之”。她也没个儿子,这般的说王德妃和太子的坏话,不知图个啥?女子妒忌争宠吗?未必。还有更不可理喻的呢,不久,王德妃死了,李永被软禁,随后暴毙。据柏杨先生考证说,“李永是在文宗和杨贤妃暗示下被暗杀的”。
关于这一点,愚以为只说对了一半。虎毒尚且不食子,唐文宗当不至于残害亲生子,即便要杀,安个罪名就是,何须暗杀?杨贤妃有暗杀太子的动机,倒是正常。
随后发生的一件比较暧昧的事儿,足以证明。她不停的向文宗推荐安王李溶为皇太弟,难道他们之间有一腿?这个问题,不光唐文宗怀疑,其后的唐武宗也断言李溶“恭维”了杨贤妃。李溶是个小白脸!
还有一个事儿,宰相杨嗣复曾写信给杨贤妃,希望她成为摄政皇太后,并在信中称她为姑母(《旧唐书》)。这也得画一个一个大大的问号。
杨嗣复是一代名臣杨于陵的小儿子,难道杨贤妃是杨于陵的姐妹或堂姐妹?当时的杨嗣复已经五十多岁,而杨贤妃才二十多岁,唐武宗还说杨贤妃是杨玄思的姐姐。年龄、辈分都不对,显得相当蹊跷。愚以为其中的奥妙,一在于杨嗣复拜相,得益于杨贤妃的帮助,二在于杨贤妃的姿色受到了杨嗣复的垂涎。
至此,答案明了了,此女之所以不安分,是因为自信自己很有料,男人都为她着迷。那么,杨贤妃到底多有料?为何三个男人为她痴迷?
吃豆类丰胸做极品
在野史里有“开成间,京畿豆贵,石十金……故事,如妃子笑”的记载。这里的“豆”,十有八九是指黄豆。而“妃子笑”,则是借杨玉环吃荔枝的事儿暗指当朝妃子,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开成年间,姓杨的妃子,不是杨贤妃又会是谁?那么,这个女人需要那么多豆子干嘛?还严重助推了物价的上涨。
原来,文宗喜欢大胸女子,王德妃就是因为爆乳而被临幸,从宫女直接升格为昭仪,生了太子后又晋升德妃的。有这个成功的先例在,杨贤妃等后宫其他女子偏爱豆类,也就有理有据了。
豆类食品,在中医理论里确有丰胸之效。如黄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D、E和多种人体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也是高含量。常食黄豆,可以使皮肤细嫩、白皙、润泽,可以营养肌肤、毛发,令肌体丰满结实,毛发乌黑亮泽,容颜不老。再如红豆(不是“红豆生南国”里的红豆,那是相思子,此处或是赤豆),《妇人良方补遗》里说,可“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原来如此。
杨贤妃得宠,极有可能长期食用豆类,外加御医提供的穴道按摩术,比如挤压两个乳头中间的檀中穴、檀中穴和乳头之间的神封穴、乳房下缘沿胸下围的乳根穴等等,从而助长了胸部汹涌,让唐文宗惊喜地发现“上林花满枝”,多了一位极品女郎,而原先常去的王德妃居所,如今只能是“辇路生秋草”了。
然而,唐文宗的这种“无复侍臣知”的喜悦仅维系了两年,开成五年,即在宦官擅权的阴影中抑郁而死。那位靠豆类爆乳的极品杨贤妃,也因为介入立储纷争,同一年在宦官怂恿下,被唐武宗责令自杀。
历史再次告诉女人们,胸大是风景,无脑却要命!
杨贵妃喜欢的男人是谁?杨玉环和寿王感情怎样
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真可谓是风华绝代了,被列为四大美女之一。漂亮到这个地步,我想任何男人都会心动的,就算是欣赏也是美的享受,不是一般平民可以拥有的。可是李隆基身为帝王,天下美物无不归其所有,唯一忌讳是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李隆基贪恋美色,自然要想办法拥入怀中,他顾不得那么多了,顾不得儿子的感受和嫉恨,也不顾朝臣的反对,伦理道德更是不去考虑了,堂而皇之的封杨玉环为贵妃,将这个娇滴滴的儿媳妇弄到了自己的身边。可见当时的李隆基冒着多大的忌讳呀,又凭着怎样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爱了就要尽管去爱,就要大胆的说出来!“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背后,其实是无尽的挣扎和无边的爱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隆基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笑容,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李隆基对她的宠爱又有多深!三千宠爱于一身,应该说是太少了点,我认为这是集天下宠爱于一身!运荔枝途中不知道累死多少匹马,又不知道践踏多少百姓的庄稼,又不知道动用多少官员士卒!杨贵妃这一口吃下去的不是荔枝,是整个大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他们之间的爱恋可以说是倾城之恋了,甚至可以说是倾国之恋!李隆基破例将只供帝王沐浴的华清池,赐给这位绝代佳人,杨氏家族全部加官封侯。不顾祖制,不顾大臣官员反对,不顾民怨,只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李隆基这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爱情,也感染了太多的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成为绝唱!但是细细想来,这样的爱是爱吗?只是为了淫欲的满足,在他的淫威之下,只有屈服两个字,我想杨贵妃吃荔枝也有折腾李隆基的心里在作怪,民怨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建立在这样畸形基础的爱情,不知道又能走多远?
他们终究没有做成“比翼鸟,连理枝”,安禄山起兵造反,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长安。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仓皇出逃,将士们在马嵬坡对玄宗实行“兵谏”,请他赐死杨贵妃。面对着愤怒的三军将士,杨玉环别无选择,自缢身亡。在这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李隆基为什么就不能挺身而出呢?他那勇往直前的信念哪去了?为什么不能与杨贵妃生死与共呢?只是因为他们之间不是真爱,掺杂了权势与金钱,贪婪与淫欲的爱情,那不叫爱情,真正的爱情容不得任何瑕疵的!杨贵妃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赴死?李隆基,你真的是为了天下大义而杀她吗?你真的爱过她吗?
女人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性爱,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爱情,杨贵妃也一样,魂断马嵬坡绝望的不是生命,是对爱情的绝望!她被逼无奈自缢时的最后回眸一瞥,不知道包含了多少的期待与苍凉!倾城倾国的爱恋就此消失,远去的是李隆基以往如前的信念,远去的是“比翼鸟,连理枝”爱情誓言,远去的是杨贵妃那一颗绝望的心!哀大莫过于心死,我想当她的眼神扫过三军时,三军将士此时已经没有了愤怒,有的只是和杨贵妃一样的绝望和忧伤!马嵬坡留下的只是历史的一声叹息......。
我想,人之将死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除了眼前的李隆基,应该还有曾经的爱人寿王,或者还有其它传说中的男人,但不管如何,此时的杨玉环在盘点自己的人生时,她心底里最深爱的那个人一定会出现的?不过,那个人是谁,到底还是一个谜。
笔者看来,一开始杨玉环可能也喜欢寿王,毕竟寿王长得应该也不错,年龄也相仿,郎才女貌,也是恩爱了好几年。不过史书上关于他们俩的关系到底怎么样也没有记载,所以个人推测应该挺相爱的。
之后,唐玄宗用强权抢了自己儿媳妇,杨玉环那时应该算是被迫的,毕竟刚刚还是公公的男人一下子变成了自己的新丈夫,这个转变是女人就肯定接受不了。不过,在古代中国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杨玉环没有反抗的能力,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和为了让前任丈夫现任儿子的寿王过的好,只能强颜欢笑讨好唐玄宗。
再经过好些年的相处,杨玉环发现唐玄宗其实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音乐和舞蹈。人生最难,即是得一知己,对杨玉环来说唐玄宗的确可以说的上是自己的知己。加上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慢慢地从肉欲上转换到心灵上,对杨玉环的宠爱更是寿王曾经没有给过的,两人可能真的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一点,可以从史书上记载的【唐玄宗几次把杨玉环赶出宫,可是没有多长时间就又接回来】看出。他们之间不再是那种封建帝王和妃子的关系,而是更像平民家里的夫妻一样,闹了别扭,妻子回娘家,没过多久丈夫又会舔着脸去娘家把妻子接回来。
很不想承认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有爱情,但是从史书上得来的分析,他们可能真的是相爱过。不过,在马嵬坡兵变的时候,到底是君王负前盟,美人和江山相比还是江山更重,杨玉环从此消弭于人间。如果还想看看关于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关系,可以看看蒙曼的长恨歌,里边讲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