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将发生8件大事_2016年中国将发生8件大事:不看真的落伍了!

发布时间:2020-04-16   来源:军事资讯    点击:   
字号:

【www.foiegrasandflannel.com--军事资讯】

人民币贬值冲击大

2016年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是一个极端不确定的事情。现在理论上讲没有人知道。但是可能在经济领域里面,有一些事情是继往开来的,在过去几年里面已经累积了很多事实,我们从逻辑角度来说。

有可能在2016年会出现某一些经济形态、商业模式和盈利的机会,这些东西可能在今年,如果在一年最后简单做一些总结,很可能对即将到来的2016年有一些小小帮助。关于2016年我认为有八个经济方面的景象,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关注。

1、2016年是中国新中产消费元年

我觉得第一件有可能发生的事:2016年是中国新中产消费的元年,在2015年吴晓波频道做过一件最最冒险的事情,各位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在2015年反吊丝,有两篇文章长篇大论地反对吊丝文化和吊丝经济,因为这件事情,跟很多人的互联网思维是相反的,很多人认为互联网经济,就是“我是吊丝,我怕谁”,互联网商业逻辑就是得吊丝者得天下。

我认为可能并不是这样,在座所有这些朋友们,吴晓波频道120万人都是一些跟吊丝没有关系的人,我们都希望天天向上,我们都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

一些乐于分享这些理念的白领和中产阶级朋友们,大学生、企业家朋友们,这拨人,在很长时间里面,在互联网早期浪潮中是被忽视掉的。

我们在互联网领域里面看到中国汉语被污染,整个社会在往下沉的景象,但是我认为到今天,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产经济是理性消费者

在10月份的时候,瑞信曾经有过一个数据,说中国当今成熟的有购买能力消费者8亿人,这8亿里面分两拨人,一拨是6个亿,所谓的吊丝经济,另外还有2亿左右。

我认为这个数据大概是被夸大的,我们说如果从银行净资产数据看,我认为大概1亿以上这样的人口,是所谓中产阶级人群,这一拨人是在2015年慢慢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消费主流的一拨人群,当今中国所有商品供应者,所有创业者。

当你开始进行商业活动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为谁服务,整个大众市场已经被瓦解掉了,现在整个中国消费人群分成两拨人,一部分人是吊丝经济,一部分叫做中产经济。

中产经济和吊丝经济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有三条:

第一条,中产经济是理性消费者,吊丝经济往往是感性消费者。今天如果我戴了一支手表,吊丝经济是不会问这个表的功能的,但是中产阶级会问是不是卡罗素,有没有两地时,有没有潜水功能。

一个中产阶层如果买一个理财产品,会对这个理财产品的结构,对这家理财公司的资产能力、背景和历史业绩进行一个思考。

如果是一个吊丝,首先问,你的年化是多少,如果12%-20%我就买你的,如果6-7%我就认为不够,所以理性是中产阶级消费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吊丝经济往往是感性消费者

第二,他比较相信品质,他不太相信价廉物美,他相信品质,他愿意为品质买单,为核心技术买单。今年年初所有到日本买马桶盖那些人,一些了解商品性能的人,他都是愿意为品质及技术买单的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在很长时间里面,中国的制造业者被价廉物美这四个字困扰住,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核心技术投入。

因为没有人为他的技术进步买单,没有人为他的品质买单,今天1亿到2亿中产阶级开始愿意为品质买单;

第三一定是圈层化。在2016年当中产消费元年到来的时候,在互联网革命下,中国的消费市场很可能将没有大众品牌,没有大众消费,将没有大众偶像,就好象今天这些人聚在一起。

我们是一个圈层文化所产生一个结果,每一个人,每一个中产阶层都生活在不同圈层里,所以当中产消费元年到来的时候,我认为无数多创业机会,无数多新的商业机会,无数多新型品牌和商业模式会从此诞生。

这可能是中国消费升级一个最大的福音,是这样一个理性消费群体,今天的中国,以亿级规模开始出现了,我觉得这是2016年即将看到一个景象。

堆满货物的码头

2、2016年很可能是金融商业时代开始

在过去36年里,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企业家赚钱基本上是属于产业商业时代,他通过产业,做出版社、做家电、做冰箱等等,开始赚钱,然后他获得的利润,大多数是由产业自身产生的利润。

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被屏蔽,被管制,被狭窄化,所以资本放大能力非常缺乏,由此造成中国实体经济可持续成长能力非常弱,资本的推动能力非常弱,然后地下金融产业非常繁荣。

但是到了2015年经过这一轮激烈资本泡沫期以后,在2016年会看到很多新景象,这些景象很可能会长达十年以上:

第一件看到股权投资,在未来股权投资应该会成为中国中产阶级一个最重要财富增长的空间。

像我们今天主办单位,还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等等,经历了这一轮野蛮成长以后,在2016年慢慢会趋向理性化,管制、监管会逐渐地加大,股权投资会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从此中国将出现一个非常庞大的阶层,叫做实力阶层。

我们今天经常会看到什么情况呢,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增加,中产阶级通过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一些股权产品,通过保险、比较保险的、比较激进的资产组合方式,使得我们家庭理财产品会极大的丰富。

2016年很可能是金融商业时代开始

我们看到了今年北京新三板,到我今天演讲的时候,北京新三板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4500家,明年我们年终秀的话,我认为这个数据应该超过8千家,后年会超过两万家。

然后北京新三板会成为全球最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新三板因为投资门槛比较高,那么随着投资的理性的增加,机构的增加,中国的资本市场有97%的散户市场在2016年慢慢会被改变掉。

如果不出意外,2016年在上海,战略新兴版即将推出,注册制2016年上半年即将推出,所有这些告诉我们一个景象,新的金融时代到来了。

这是第二个景象,从此以后,我们吴晓波频道每一个人,要给自己上一场新的金融课,整个市场将发生非常的变化,这是我们看到第二个景象。

正在施工的建筑

3、社群经济将大行其道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叫做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被打破是因为1980年代,邓小平搞了一个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背后告诉我们。

我们要极大地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商品生产效率,回想一下,1980年代最重要的商业模式是劳动效率提高,1980年丰田精细化管理模式、松下管理模式等等,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

但到了90年代以后,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模式替代了商品经济,1992年以后搞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说利润不再来自于生产线,来自于柜台,来自于销售,市场经济是我们在生产线上。

生产出一个合格商品,然后通过大规模市场营销运动获得利润,所以叫做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无论怎么来讲,在互联网前时代,是一个商品通过营销,去找到人,这样一个过程。

什么叫社群经济?就是现有一群人在这里,现场一千个人,全国有一百万人,当这群人被聚集起来以后,再问自己我们需要一个什么商品。

人民币贬值冲击大

2016年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是一个极端不确定的事情。现在理论上讲没有人知道。但是可能在经济领域里面,有一些事情是继往开来的,在过去几年里面已经累积了很多事实,我们从逻辑角度来说。

有可能在2016年会出现某一些经济形态、商业模式和盈利的机会,这些东西可能在今年,如果在一年最后简单做一些总结,很可能对即将到来的2016年有一些小小帮助。关于2016年我认为有八个经济方面的景象,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关注。

1、2016年是中国新中产消费元年

我觉得第一件有可能发生的事:2016年是中国新中产消费的元年,在2015年吴晓波频道做过一件最最冒险的事情,各位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在2015年反吊丝,有两篇文章长篇大论地反对吊丝文化和吊丝经济,因为这件事情,跟很多人的互联网思维是相反的,很多人认为互联网经济,就是“我是吊丝,我怕谁”,互联网商业逻辑就是得吊丝者得天下。

我认为可能并不是这样,在座所有这些朋友们,吴晓波频道120万人都是一些跟吊丝没有关系的人,我们都希望天天向上,我们都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

一些乐于分享这些理念的白领和中产阶级朋友们,大学生、企业家朋友们,这拨人,在很长时间里面,在互联网早期浪潮中是被忽视掉的。

我们在互联网领域里面看到中国汉语被污染,整个社会在往下沉的景象,但是我认为到今天,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产经济是理性消费者

在10月份的时候,瑞信曾经有过一个数据,说中国当今成熟的有购买能力消费者8亿人,这8亿里面分两拨人,一拨是6个亿,所谓的吊丝经济,另外还有2亿左右。

我认为这个数据大概是被夸大的,我们说如果从银行净资产数据看,我认为大概1亿以上这样的人口,是所谓中产阶级人群,这一拨人是在2015年慢慢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消费主流的一拨人群,当今中国所有商品供应者,所有创业者。

当你开始进行商业活动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为谁服务,整个大众市场已经被瓦解掉了,现在整个中国消费人群分成两拨人,一部分人是吊丝经济,一部分叫做中产经济。

中产经济和吊丝经济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有三条:

第一条,中产经济是理性消费者,吊丝经济往往是感性消费者。今天如果我戴了一支手表,吊丝经济是不会问这个表的功能的,但是中产阶级会问是不是卡罗素,有没有两地时,有没有潜水功能。

一个中产阶层如果买一个理财产品,会对这个理财产品的结构,对这家理财公司的资产能力、背景和历史业绩进行一个思考。

如果是一个吊丝,首先问,你的年化是多少,如果12%-20%我就买你的,如果6-7%我就认为不够,所以理性是中产阶级消费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吊丝经济往往是感性消费者

第二,他比较相信品质,他不太相信价廉物美,他相信品质,他愿意为品质买单,为核心技术买单。今年年初所有到日本买马桶盖那些人,一些了解商品性能的人,他都是愿意为品质及技术买单的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在很长时间里面,中国的制造业者被价廉物美这四个字困扰住,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核心技术投入。

因为没有人为他的技术进步买单,没有人为他的品质买单,今天1亿到2亿中产阶级开始愿意为品质买单;

第三一定是圈层化。在2016年当中产消费元年到来的时候,在互联网革命下,中国的消费市场很可能将没有大众品牌,没有大众消费,将没有大众偶像,就好象今天这些人聚在一起。

所以市场经济是一个从物到人的过程,而即将到来的社群经济,是一个人到物的过程,这可能是2016年即将开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中国降准降息

当社群经济替代市场经济以后,整个商业模式会被改变掉,这个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商业世界基础设施以后,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一个实验厂。

马化腾曾经讲过一句话,未来的互联网是什么呢,未来互联网两件事情,左边叫做内容,右边叫做连接,然后所有的战争,基本都已经结束了,大家都在做IP,做内容,对不对呢,对的,大互联网就是这个逻辑,但是我愿意在内容和连接之间再加一个东西,价值观。

有了价值观以后,整个互联网就被切割成无数社群和圈层,因为有一种价值观存在以后,因价值观产生了不同内容,内容会被切分掉,通过不同管道,找到那些消费者。

所以所谓的社群就是在连接和内容之间出现一种价值观,当这样的模型出现以后,社群建立以后就会出现一种社群经济,就是说我因为价值观而形成某一个区隔群,比如在座的所有人,我们是一群认可商业之美的一个群。

当这些价值观被确认以后,然后就可能出现无数的商业模式,所以所谓的社群经济,就是等于圈层加电商。

这样的概念,在几年前根本没有出现,因为中国的整个互联网社群经济没有形成,因为整个支付没有形成,商业模式没有形成,所以2016年即将看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社群经济将成为一种新的,看上去每一个都非常小而美的商业实验。

中美不停较量

4、2016年体育营销将热浪扑人

其实体育经济是属于体验经济的一部分,对不对,我们可以在电视机前去看一场体育比赛,也可以来到现场看,那么2016年。

有两个非常重大体育项目,将要在全球举行,第一个奥运会,第二个2018年世界杯,我们今天演讲之前三个多小时,恒大刚刚在最后绝杀了墨西哥的美洲队,半决赛将要打巴萨。

我们在2015看到一个景象,无数资本跑到全世界买那些最好的资源和最好的体育公司,所以随着整个中产阶级崛起,人们精神消费将极大的丰富,而在精神消费中,体育将成为一个刚需,所以16年体育产业,将进入到一个爆发时期。

传统企业将加速淘汰

5、传统企业将加速淘汰

我今年到全国去了很多地方,所有人跟我讲实体经济非常困难,我们在全国做了一些转型大课,来了很多愁眉苦脸企业家,我跟各位报告,这样的困难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

很可能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将进行的十三五规划中,很多过去成功者会离开这个会场,一个比较客观的数据,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内,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企业中80%的人。

将不适应未来的变革,他们将集体地被淘汰,所以未来中国创业将是一次替代性变革,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资本,对旧的人、旧的商业模式,革命性的替代。

然后在11月份的时候,中央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叫“供给侧改革”有没有,供应的结构改革,这个是92年以后,20多年来,我们第一次重新一次把注意力由需求端放到了供给端。

供给端改革说明从上到下,从中央开始到那些买马桶盖朋友们都意识到一个问题,中国不是商品不够,我们有无数多的商品,中国不是没有购买力。

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为什么商品卖不掉,我们消费者有大量闲钱,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存款国,重要的原因是,供给和需求错配,怎么办呢?

只有一个办法,在需求端推动没有用,需求端再大规模推动只可能让中国实体经济更大泡沫化,所以唯一的办法是在供给端解决问题,就是把落后产能加速淘汰,让它更快地离开现场。

大量资本扶持中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型企业

然后用大量资本扶持中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型企业,在供给端进行大规模改革,今年整个资本市场配置,无论北京的新三板。

还是要在上海开办的战略新兴版也好,整个资本市场,都在找一些好的标的物,就是你能够提供大量优秀供应的企业,可以是文化企业,制造企业、可以是服务企业。

所以在我看来,2016年开始是理性创业,理性商品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段,中国经济没有崩溃掉,中国改革信心没有丧失掉,未来是理性创新,而各位,野蛮成长时代。

到2016年已经结束掉了,那些讲讲概念,玩玩花样,做做题材的创业者将离开中国产业的下半场,未来五年是理性创业,各位如果有一个好的产品,有一个好的服务,一定在中国能找到一个好的资本帮助你走得很远。这是2016年将看到的一个景象。

人才每年爆满

6、跨境电商破解TPP

中国的产业经济有过一个非常大的波段,1978年到1997年,这二十年,中国是一个百分之百内贸型国家,我们由一个短缺性的经济形态到97年的时候,变成一个过剩经济。

从98年开始,为了应对东亚金融危机,98年开始开放了外贸市场化改革,所以从98年开始长达十年时间,中国完成了一个内贸型经济向外贸型经济转型的时期,所以所有做外贸老板们好日子是98到2008年黄金十年,外贸经济黄金十年。

但是从2008年以后中国外贸经济垮掉了,一直到今年,所有宏观数据里面最最难看的数据就是外贸数据,外贸进口连续下滑10个月,外贸出口连续下滑7个月,仍然是最差的,所以为了让中国的制造,继续能够往前推。

过去一年多里面,从政府到产业都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两年前我们开始做自贸区改革,政府形态的改革,从今年开始,我们看到了产业层面发生了变革。

今年三月份时候,国务院批复了杭州成为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唯一的一个实验区,为什么放在杭州,因为杭州有一个非常大的跟电子商务有关一家企业。

阿里巴巴,在过去一年里面,2015年看到在商务部、杭州市、阿里巴巴这些方面努力之下,形成了一个新的跨境电商的平台。

我今年4月份去北京参加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的时候,我跟总理汇报,我认为外贸出口有很大的问题,问题在哪呢,有两个问题:

房价不停上涨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外贸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因为你要做外贸,你要跟海关打交道,你要跟银行、工商打交道,各个部门。

各自为政,做外贸一半时间是在敲章。这一次杭州跨境电商综合改革,所有的政府部门,全部在一个窗口进行,这个改革基本上实验已经完成了。

第二件事,所有信息在一个窗口进行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件事,未来外贸交易平台,借助交易本身,大数据,未来会成为中国外贸交易平台的一个新的驱动力。

所以所有在收看我们这个节目的跟外贸有关的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就是2016年有可能将成为中国制造重新出发的一年,我们非常希望看到这样的景象的发生,中国现在总的一个外贸两万亿左右,一般的外贸大概1万亿左右。

我认为大概2016年底,不出意外,通过这样的一个新型的实验区外贸跨境平台,外贸交易量大概会达到2千亿左右,如果明年年底达到2千亿的话。

三年内中国外贸经济将焕然一新,五年内中国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贸离岸中心,然后2015看到所谓TPP,所谓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外贸框架结构,将会被中国几十万家中小企业像蚂蚁一样推跨掉,中国外贸新的春天即将在2016年到来。

人民币跌宕起伏

7、两币大战扑朔迷离

全世界现在最坚硬两个货币,一个美元,一个人民币,全世界几乎所有货币,从卢布到加元、日元,在过去三年里面对美元贬值基本上20-40%左右。

人民币2014年对美元贬值2%,今年遭到一点冲击,贬了百分之四点几,不到百分之五,不管怎么说,人民币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相对比较坚硬一个货币。

但是这个月,美联储将要讨论要不要加息,据说全世界97%的经济学家认为加息是一个大概率事件,那么美联储每年要开五次会,到了明年2016年的时候,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竞争关系,将变得非常敏感和非常地尖锐。

随着我们的跨境电商战略实施,中国外贸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得到一次复苏的机会,但是美元升值预期仍然存在,这之间博弈在今天非常非常不确定。

我们每一个中产阶级,在未来,我们的人民币资产配置和美元资产配置是一个我们重新需要学习的一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享受中国经济成长。

国内泡沫所带来一些福利,同时享受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跟美国博弈所带来的一个福利,这是我们在未来需要学习的一个新的能力。

经济稳定发展

8、可穿戴技术方兴未艾

互联网经济,很长时间里面我们把它叫做虚拟经济,但是到今天,互联网经济已经不再是一个虚拟经济,首先电商冲击的是购物,接下来O2O冲击了服务,接着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再接着冲击了实体经济。

互联网非常鲜明地阶段性地对整个产业经济形成了碾压。那么到了16年以后,互联网经济将由一个虚拟的空中的经济,变成一个新的经济。

2016年会看到,硬件会发生革命,今年已经看到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规模实验,接着呢,移动端应用会极大的丰富。

会诞生一个新的电商模型,所以可穿戴设备在16年、17年,我们不知道,在哪一个时间点,以哪一种方式,由哪一家企业最终改变我们所有的商业生态。

听完了这一段,大家都感觉到,2016年面临着重重困难,中国经济仍然有可能在一个下滑的通道里面,我们所谓叫做新常态通道,广大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苦日子,远远没有到头,甚至仍然暗无天日。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了新兴中产阶级已经崛起,新的消费能力正在诞生,无论是内贸也好,无论是外贸也好,存在着种种变革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说风非常地大,“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所以里尔克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我认出了风暴却激动如大海”(音),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016中国将面临的9大变局 竟然与你我有关

中国经济正面临9个超级大变局

作者:赵筱赟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种种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9个超级大变局。

变局一:“超高速增长时代”结束

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经济总体是呈周期性波动。在周期性波动中,一般说经济下滑到底部后还会反弹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次不一样,不仅有周期性的波动,且经济增速在换挡。

这意味着经济下来后不一定能反弹到原来高度。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在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峰值:12.1%;此后开始下行,一直下滑到2014年的7.4%,2015年第一二季度,进一步下降到7.0%。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持续下滑了5年时间,GDP增速下降幅度约40%。

从宏观经济来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都是总量放缓的过程。今年三季度GDP增幅达到6.9%,创十年来新低,未来五年还会继续不断创出新低。也就是说,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英期间表示,中国经济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迈入了增长放缓转而寻求稳定增长的“新常态”。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德怀特•帕金斯(DwightH.Perkins)认为,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介于10,000美元至16,000美元之间时,经济增长放缓是正常的。

现今绝大多数高收入国家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之所以会出现增长放缓,与经济结构调整有关系,例如农村劳动力过剩状况的终结、以及经济从制造业为主逐步转向服务业为主等。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看,如今中等收入国家不再能单纯复制高收入国家当年的成功经验,必须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也不可避免地走弯路。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最新数据,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14年人均GDP为12,879.8美元。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人均GDP确实在12,000美元左右,那么中国目前GDP增速放缓是正常的,中国确实处在那些多数高收入国家曾经历过的增长放缓阶段。”帕金斯说。

导致中国经济放缓有诸多原因。从供给方面看,之所以增长放缓,是因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正在放缓,而随着劳动力增长的放缓,要想GDP保持近两位数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必须实现增长。

上世纪80年代以及21世纪的前几年,由于对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住房的需求旺盛,投资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以保持较高的水平。然而,在目前和未来数年,投资在GDP占比过高带来的将是投资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

帕金斯预计,在2006年至2025年的20年时间里,投资占GDP的比重将会略微下降,增加的资本投资产生的效率将大不如前。而这意味着,要保持GDP增速在9%左右,未来10到20年时间里,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速必须在3.6%至4.9%之间。然而,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全要素增长率要比这一水平低得多,目前在1%左右。

如果将总体劳动力开始下降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加上投资占比不再上升,GDP增速要维持6%左右的增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必须达到2.1%的水平。帕金斯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预期,而是要表明,如果要实现这样一个经济增长目标,中国必须要保持较高的生产率水平。

从需求方面看,由于家庭收入占GDP比重较低,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住房方面保持异常高的投资率,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两个领域快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终结,从而拖累了经济的增长。

帕金斯预计,在未来一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GDP增速可能维持在5%-6%的水平,如果未来几年内政府推出财政刺激政策,增速也许会更高一些。

变局二:“三驾马车”让位于“三大发动机”

长期以来,很多人根据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原理,将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反复在增加出口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

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只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大发动机”是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根据自己提出的人本发展理论(或“五人理论”,即满足人、依靠人、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分工安置人),对经济发展动力的新概括。

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与新一届中央领导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推进结构调整、强化创新驱动(简言之,改革、转型、创新)是基本吻合的。

制度变革即制度改革,这里的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则、政府等组织、市场机制、宏观政策等有形制度、文化制度等无形制度,以及各种制度的实施机制。

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区域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消费结构优化(消费结构升级)等。

要素升级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和信息化等。要素升级与要素投入有区别,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要素升级则是技术、人力资本等要素的质的提升。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关键时期,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向新常态过渡的关键,如何找准新动力又是寻找新动力的关键。找准新动力不能想当然拍脑袋,或仅根据经验进行判断,还要将找新动力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李佐军认为,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囿于既有的部分理论,将视野局限在需求边短期动力——“三驾马车”上,外需不行了,就扩大内需,投资不行了,就扩大消费,结果是过度依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等来拉动经济增长,虽然带来了短期立竿见影的增长,但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和后遗症,以至于现在不得不花较长的时间对前期刺激政策进行消化,不得不全力应对高房价、高负债、高产能过剩等经济风险。

鉴此,当前和今后我们要优先推进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转型,从主要依靠“三驾马车”转向主要依靠“三大发动机”,特别是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部署,紧紧抓住全面改革这个“牛鼻子”,推进经济全面转型,强化创新驱动,努力使中国经济较快地进入到一个好的新常态中。

变局三: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领域

在传统的商业观里,只要在繁华地带有个场地,随便开个衣服店,书店,也许你就能造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就像书店一样,靠关系和地域优势,打造了一个辉煌的企业。

传统企业垄断着地域优势,就垄断着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对供应商来说,我的渠道销量最大,你不和我合作,你就损失很多用户,对于用户来说,卖书的就在最繁华的地段,有很大的位置优势,没有其他竞争对手,所以只有去特定地段购买。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优势将越来越弱化,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倍增,移动端购物将成为主流,手机就像一个入口,通过这个入口用户不用花费高额的外出成本和时间,就可以完成购物需求。

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应用领域也有不错的表现。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7.3亿人,较上年增长11.8%,市场规模达13437.7亿元,增长183.8%。

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和冲击,对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如商业、传媒、通讯、出租车、金融等)带来了颠覆性影响和冲击。

中国社会的消费人群年龄正在发生转变,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消费人群年龄主要是50后,60后,70后,这群人受教育,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影响,消费观念和需求是比较弱的。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消费人群逐渐老龄化,而80后,90后,00后正处于消费的增长期,一方面要得益于当今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使得这三代人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同时得益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这三代人对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80后,90后,00后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主流,50后,60后,70后的消费需求逐渐变的边缘化。

而传统企业的消费观念和管理体制,还有产品观念都是非常陈旧的,比如过去的时代对产品的追求是“有”就可能满足了市场,“卖出”就代表着产品已经销售,“听话”就是管理等观念等这些观念还在传统企业里占据着主要地位。

因为传统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50后~70后,他们无法接受当今80后,90后,00后这些消费人群的观念,产品也无法契合他们的审美,而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产品,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所以必将赢得市场。

所以说,传统企业要么顺应时代进行自我颠覆,要么就是下一个“诺基亚”。

变局四:城镇主导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城镇化是中国的最大潜力,主要是指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这个潜力的释放主要在于人口城镇化,在于人口集聚效应而带来的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城镇化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就在于虽然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是城镇化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巨大。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远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如果能打破政策与体制掣肘,每年就有可能提高1.5-2个百分点。

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就有可能接近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30年,有望进一步提高到65%-70%的峰值,基本实现人口城镇化。就是说,未来的20年左右,中国人口城镇化率有望实现倍增。

人口城镇化能够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并引致相关的投资需求。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带来百万亿级别的内需规模,成为7%~8%中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以农民工为例,农民只进城务工,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171%;但如果农民进城务工并且成为市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214%。

初步测算表明,1.3-1.5亿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如果能顺利实现市民化,到2020年有望释放至少5万亿元的潜在消费需求。此外,人口城镇化的消费需求还能够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

虽然目前还有一部分城镇人口属于没有解决户口的“半城镇化”,但其实际居住地、工作地、生活方式等已基本城镇化。

而且,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善,随着城乡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农村特别是郊区农村和交通沿线农村已基本城镇化了,即大致享有与城市居民接近的城市文明。

去年12月底,李克强总理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中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和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西部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胡焕庸线是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上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文章中首次提出的“黑河(爱珲)-腾冲线”,这条线以东居住的人口多,以西居住的人口少。

根据2000年“五普”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3.8%,人口占94.1%,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5人;西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56.2%,人口占5.9%,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总人口之比仍为94∶6,基本特征仍然维持。

随着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来5-10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面临重大机遇、拥有巨大潜力,并将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

变局五:“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

2008年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深刻,影响长远。那是中国经济,也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带来始料不及的同时,也使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

在金融危机,以及后来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的影响下,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外界形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保持了9.8%的平均增长率。这个速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伴随着“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进入了新的30年,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速度在放缓,我们不得不接受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的现实。

“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有力武器,但在不经意间中国经济已进入“高成本时代”。

第一,劳动力成本提高了。2008年至今,广东省一类城市(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从860元/月提升至1895元/月,上涨幅度达1.2倍。而东莞、佛山等二类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也从770元/月逐年上调到1510元/月。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今年8月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指出,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换句话说,同样一件产品,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中国则需要0.96美元。

该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很大压力,因为人力成本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

“2008年到现在,工人工资最少翻了一倍。”乐建波告诉记者,在他的工厂里,一名技术工人的月薪为5000元左右,而普通工人月薪3000元起。

在东莞拥有一家LED设备公司的王鑫也表示,2008年至今,设备类技术工的月薪已经从3000元涨到了6000元,涨幅达到了一倍。

第二,企业的社会成本提高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企业公民”,它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社会责任,要付更多的社会成本。

本文来源:http://www.foiegrasandflannel.com/jiaodian/135346/